试问此情值几钱歌词-叶里
发行时间:2021-06-27
试问此情值几钱
作词:李守俊
作曲:关 剑
编曲:伍威
和声:张铭轩
混音:钟泽鑫
制作人:穆迎松
试问此情值几钱
万贯家产君可换
我已备好了盘缠
万水千山与君见
试问此情值几钱
我付真心君可换
从此放下手中剑
不爱江山爱红颜
初见时深情款款惹人怜
再见时浓妆淡抹总无厌
分别后此心烈烈君可见
余生里可否相伴一百年
前三年一别两宽时光慢
后三年归心难煎似飞箭
常日里为见君面食不甘
近些天日思夜盼谁人怜
试问此情值几钱
万贯家产君可换
我已备好了盘缠
万水千山与君见
试问此情值几钱
我付真心君可换
从此放下手中剑
不爱江山爱红颜
前三年一别两宽时光慢
后三年归心难煎似飞箭
常日里为见君面食不甘
近些天日思夜盼谁人怜
试问此情值几钱
万贯家产君可换
我已备好了盘缠
万水千山与君见
试问此情值几钱
我付真心君可换
从此放下手中剑
不爱江山爱红颜
试问此情值几钱
万贯家产君可换
我已备好了盘缠
万水千山与君见
试问此情值几钱
我付真心君可换
从此放下手中剑
不爱江山爱红颜
未经许可,不得翻唱或使用
歌曲《试问此情值几钱》由李守俊作词、关剑作曲、叶里演唱,于 2021 年 6 月 27 日独立发行,是一首以「情感价值」为核心命题的现代国风作品。以下从创作背景、音乐表达和深层含义三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创作背景:对传统情诗的当代解构
元好问《雁丘词》的精神溯源
歌曲标题「试问此情值几钱」脱胎于金代文学家元好问的千古名句「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 16 岁时目睹大雁殉情,以「雁丘」为载体探讨爱情的终极价值,而《试问此情值几钱》则将这一命题置于现代语境下重新审视。歌词「万贯家产君可换」「我付真心君可换」通过物质与情感的量化对比,延续了元好问对「情之价」的哲学追问,但剥离了古典诗词的悲剧底色,转而以更直白的市井语言呈现现代人的情感困境。
叶里的音乐表达实验
叶里此前以《谪仙》《人间惊鸿客》等作品闻名,擅长将传统意象与现代音乐元素融合。在《试问此情值几钱》中,她首次尝试「古风 + 流行」的轻叙事风格:主歌部分采用气声唱法,如「初见时深情款款惹人怜」传递出江南水乡的婉约;副歌转为混声,「从此放下手中剑,不爱江山爱红颜」通过声线的张力,将古典武侠的豪情与现代女性的独立意识结合。这种「柔中带刚」的演绎方式,与她在《不敢提及你的名字,怕扰了相思》中展现的「清醒式抒情」形成互文。
制作人穆迎松的编曲构思
编曲由伍威完成,采用「古筝 + 电子节奏」的混搭模式:前奏以古筝单音模拟古琴泛音,营造出「高山流水」的意境;副歌加入失真吉他与鼓机,如「前三年一别两宽时光慢」通过节奏的疏密变化,暗合歌词中时间的流逝感。这种「传统乐器解构化」的处理,与穆迎松在《忘与忘川》中「用电子音效重构古典美学」的创作理念一脉相承,旨在打破听众对国风音乐的刻板认知。
二、音乐表达:意象系统与情感张力
时空符号的隐喻
货币与情感的悖论:「万贯家产」「盘缠」等物质符号与「真心」「红颜」形成对立,如「试问此情值几钱」的反复诘问,揭示了市场经济下情感价值的量化困境。这种「拜金主义」与「理想主义」的冲突,在叶里的《黑色是他手持墨扇》中亦有体现。
时间的具象化:「前三年一别两宽」「后三年归心难煎」将抽象的时间分割为可感知的片段,通过「慢」与「飞箭」的对比,强化了思念的煎熬感。这种「时间叙事」手法,与《岁岁念》中「承诺只是个姿势,微笑模糊成影子」的记忆重构形成呼应。
自然元素的辩证:「万水千山」「浓妆淡抹」等意象,既延续了古典诗词的意境美,又通过「见君面食不甘」「日思夜盼谁人怜」的现代口语,将宏大叙事转化为日常细节,使情感表达更具代入感。
编曲结构的心理暗示
主歌的渐进式叙事:4/4 拍的舒缓节奏配合钢琴单音,模拟角色在思念中的徘徊;贝斯的低频嗡鸣(由袁野演奏)则隐喻情感的压抑。这种「静水流深」的编曲,与《一别往昔》中「江湖路远,一别即天涯」的苍凉形成鲜明对比。
副歌的情感爆发:鼓点突然加入,弦乐与和声齐奏,如「不爱江山爱红颜」通过声线的撕裂感,具象化角色对世俗规则的反抗。这种「克制与释放」的平衡,被乐评人评价为「叶里对自我风格的突破」。
桥段的留白处理:结尾部分的空灵和声与渐弱处理,如「余生里可否相伴一百年」,隐喻情感在时间中的不确定性,与《忘与忘川》中「画皮比修炼简单」的宿命感形成互文。
歌词的存在主义思辨
选择的意义:「放下手中剑」的决定,既是对权力的舍弃,也是对真实自我的回归,与萨特「存在先于本质」的哲学主张相呼应 —— 情感选择本身即为存在的意义。
价值的相对性:「真理从不唯一」的潜台词,挑战了传统社会对「情之价」的单一评判标准,暗合尼采「重估一切价值」的思想。这种「解构主义」倾向,在叶里的《我的意中人》中亦有体现。
身份的流动性:「不爱江山爱红颜」的宣言,打破了「男性主导」的传统叙事,赋予女性角色主动选择的权力。这种「性别政治」的隐性表达,与《谪仙》中「笑谈词穷,古痴今狂终成空」的超脱形成互补。
三、深层含义:在符号暴力中守护本真
面具文化的双重隐喻
歌曲将「初见」与「再见」时的情感状态并置,揭示了现代社会中「角色扮演」的普遍性:「深情款款」与「浓妆淡抹」既是自我保护的面具,也是情感异化的产物。这种「被迫异化」与「主动反抗」的辩证关系,在《黑色是他手持墨扇》中通过「狼心狗肺魂飞魄散」的批判得以深化。
消费主义的隐性批判
歌词中反复出现的「换」字,将情感简化为等价交换的商品,暗讽了消费社会对人性的物化。这种批判视角,与《不敢提及你的名字,怕扰了相思》中「青春里的遗憾是人生路上必经离散」的清醒形成对比。
虚拟与现实的身份流动
歌曲作为独立音乐作品,其创作本身即构成对「符号化存在」的反思:叶里通过演唱,将二次元的情感叙事转化为三次元的听觉体验,这种「跨次元身份流动」,恰如其分地诠释了歌曲「在既定规则中寻找真实自我」的核心命题。
四、总结:一曲关于情感价值的现代天问
《试问此情值几钱》的终极价值,在于它用音乐语言解构了「情之价」的传统定义:通过物质与情感的量化对比,揭示了消费社会下的情感困境;通过传统与现代的音乐融合,打破了文化符号的边界。叶里充满张力的演唱与音乐团队的跨界合作,共同塑造了「在世俗中坚守」的听觉意象,既延续了元好问《雁丘词》的哲学深度,也传递出现代人对纯粹情感的渴望。正如歌词所言:「万水千山与君见」,歌曲最终成为一首关于勇气、觉醒与永恒眷恋的当代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