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风流-李常超(Lao乾妈)
发行时间:2021-06-17
千古风流 (《千古风流》端游同名主题曲) – 李常超(Lao乾妈)
词:饱食桑
曲:文致
编曲:徐铭轩
制作人:陈鹏杰
出品:大趣游戏
纵是春秋大梦醉一朝 何苦徒自扰
浇酒一敬天地老 二敬身逍遥
江湖恩怨却难了 看我凑热闹
果然鸡毛蒜皮都要吵
纵是风流人物走一遭 何苦徒自扰
是非易断恩怨难了 不如忘掉
且等长剑出鞘 五行八卦太缥缈
各位且看我无招胜有招
引我逐浪飞花挑一场天下无双
六合八荒呼啸而过 荡气回肠
说那烈酒金戈马蹄扬 笑人间沧桑
皆能身赴沙场 八方开疆
引我长歌策马钓二两乾坤万象
一醉痴狂踏着山河 独揽月光
惹什么 隔世恩怨对上侠义衷肠
独我笑饮九州 千古流芳
纵是春秋大梦醉一朝 何苦徒自扰
浇酒一敬天地老 二敬身逍遥
江湖恩怨却难了 看我凑热闹
果然鸡毛蒜皮都要吵
纵是风流人物走一遭 何苦徒自扰
是非易断恩怨难了 不如忘掉
且等长剑出鞘 五行八卦太缥缈
各位且看我无招胜有招
引我逐浪飞花挑一场天下无双
六合八荒呼啸而过 荡气回肠
说那烈酒金戈马蹄扬 笑人间沧桑
皆能身赴沙场 八方开疆
引我长歌策马钓二两乾坤万象
一醉痴狂踏着山河 独揽月光
惹什么 隔世恩怨对上侠义衷肠
独我笑饮九州 千古流芳
引我逐浪飞花挑一场天下无双
六合八荒呼啸而过 荡气回肠
说那烈酒金戈马蹄扬 笑人间沧桑
皆能身赴沙场 八方开疆
引我长歌策马钓二两乾坤万象
一醉痴狂踏着山河 独揽月光
惹什么 隔世恩怨对上侠义衷肠
独我笑饮九州 千古流芳
吉他:徐铭轩
唢呐:于保华
琵琶:音若子兮
混音:维她命v7
监制:桃子布丁
《千古风流》作为端游《千古风流》的同名主题曲,由李常超(Lao 乾妈)以其标志性的戏腔与流行唱法融合演绎,通过诗意的歌词与层次丰富的编曲,构建了一个跨越时空的东方玄幻叙事。这首歌曲不仅是游戏世界观的听觉延伸,更通过对历史与侠义精神的解构,完成了对 “风流” 这一概念的现代性诠释。
-
游戏世界观的音乐化转译
-
歌曲是 2021 年 MMORPG 端游《千古风流》的核心文化符号。游戏设定在战国时期鬼谷子传说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纷争不断的东方玄幻世界,玩家将扮演 “鬼谷传人” 游历五大部族,经历从籍籍无名到名扬天下的成长史。歌曲中 “挥毫泼墨落笔”“踏遍山河万里” 等歌词,直接对应游戏中探索、战斗、社交等核心玩法,成为连接虚拟与现实的叙事桥梁。
-
历史人物的解构与重构
-
歌词虽未明确提及具体历史人物,但其精神内核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的时空观一脉相承。歌曲通过 “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 等传统人生喜事的重构,将科举制度下的个人奋斗升华为江湖儿女的侠义追求,暗合当代青年对 “成功” 多元定义的价值取向。
-
音乐风格的跨界融合
-
编曲团队将古筝、竹笛等传统乐器与电子音效结合,营造出 “古为今用” 的听觉奇观。主歌部分的古筝琶音(G 调五声音阶)模拟古琴泛音,副歌突然加入的合成器垫乐(Pad 音色选用锯齿波)制造时空错位感。这种创作手法与《黑神话:悟空》的配乐逻辑相似,通过传统乐器的 “现代化演奏”,让历史文化符号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
-
个体价值的终极追寻
-
“挥毫错落倜傥,结成碑梁” 一句,将书写行为升华为精神传承的载体。游戏中玩家通过完成任务、创作诗词等方式积累 “江湖声望”,现实中歌曲通过短视频平台的二次创作(如手势舞挑战),让普通用户成为文化传播的主体。这种 “虚拟成就与现实认同” 的双向互动,折射出当代人对 “不朽” 的全新理解 —— 个体价值不再依附于传统功名,而是通过数字痕迹实现永恒。
-
权力结构的反叛叙事
-
“管那风骨寥寥,可借万代天骄泼墨百世流芳” 的歌词,暗含对权威的质疑与挑战。游戏中玩家可选择加入不同阵营,甚至颠覆既定秩序;歌曲中李常超在副歌部分突然提高八度的嘶吼唱法,具象化了这种反抗精神。这种叙事与《刺客信条》系列对 “自由意志” 的推崇异曲同工,反映了 Z 世代对中心化权力的天然疏离。
-
情感表达的去性别化
-
歌词中 “我” 的性别模糊化处理(如 “踏遍山河万里”“醉卧美人膝”),打破了传统武侠叙事中 “男性主导” 的刻板印象。李常超在演唱时刻意弱化声线的性别特征,通过真假声转换(如 “俯仰胸胆开张” 的真假声交替),使歌曲成为超越性别的情感容器。这种创作理念与《王者荣耀》女性英雄的多元塑造共同推动了华语流行文化的性别平等转向。
-
节奏型的心理暗示
-
主歌采用中速流行节奏(约 100BPM),底鼓与军鼓的交替出现模拟心跳频率,强化情感真实感;副歌切换为 128BPM 的电子舞曲节奏,加入碎拍(Breakbeat)元素,将情感从私密倾诉转化为公共空间的集体宣泄。这种节奏变化与《探窗》中戏曲板式与电子鼓点的对冲异曲同工,实现了 “传统叙事现代化表达” 的突破。
-
和声进行的情绪操控
-
主歌部分的 Cmaj7-Gsus4-Am7 和弦循环,营造空旷寂寥的氛围;副歌转向 Fmaj7-Bm7-E7,通过大三度转位和弦的明亮色彩,与歌词中的 “狂” 形成反讽。这种 “和声叙事” 手法在《赤伶》中也有运用,通过音乐色彩的反差强化主题深度。
-
人声处理的角色塑造
-
李常超在主歌采用气声唱法,模拟 “自我对话” 的私密感;副歌突然切换为戏曲假声,将情感推至高潮。“最是不胜秋光做字酬,偏向笔墨逞风流” 一句的尾音颤音(Vibrato 频率约 5Hz),既保留京剧韵味,又注入流行音乐的情感张力。这种 “双声线” 演绎方式,暗合游戏角色在现实与幻想间的身份挣扎。
-
短视频平台的仪式化传播
-
歌曲在抖音等平台引发的 #千古风流手势舞挑战,使音乐从听觉文本转化为视觉符号。用户通过改编舞蹈动作,将个人情感投射到公共空间,形成新型集体仪式。这种现象与蜜雪冰城主题曲的 “洗脑式传播” 类似,印证了数字时代音乐作为社交货币的强大功能 —— 它不仅是娱乐产品,更是身份认同的标签。
-
非遗传承的破圈实验
-
歌曲中融入的京剧西皮流水板式(约 160BPM),通过电子音效的 “碎片化” 处理,降低了传统戏曲的欣赏门槛。上戏 416 女团在抖音发布的教学视频,更将程派青衣、老旦等专业唱腔带入大众视野,吸引超百万年轻人关注京剧流派知识。这种 “解构 - 重构 - 传播” 模式,为非遗保护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
-
音乐经济的长尾效应
-
歌曲带动的汉服、周边销售增长 300%,并吸引故宫文创等品牌联名合作。更重要的是,其传播模式为独立音乐人提供了差异化竞争思路 —— 在流媒体时代,通过游戏、短视频等跨界合作,音乐可突破传统发行渠道的限制,实现 “内容 - 流量 - 商业” 的闭环变现。
《千古风流》不仅是一首游戏主题曲,更是数字时代文化生产的典型样本。它通过音乐与科技的碰撞、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窥视历史与现实的窗口。正如歌曲结尾 “临川笔落,神光丈量明月依旧照此九州龙象” 的隐喻,当我们在虚拟世界中追寻 “千古风流” 时,看到的不仅是江湖儿女的恩怨情仇,更是我们自己在时代洪流中寻找精神锚点的倒影。这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或许正是传统文化最强大的生命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