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湮灭-徐艺洋
发行时间:2021-06-24

花湮灭 – 徐艺洋
词:林泽军/JunoDee
曲:林泽军/李豆豆@RC Studios/JunoDee
编曲:李豆豆@RC Studios
制作人:Eliot Lee
发行方:北京龙韬娱乐文化有限公司
录音:张乐阳
录音室:KongStudio
混音:赵恺明@RC Studios
混音室:RC Studios
母带:李马科@RC Studios
音乐制作:北京龙韬娱乐文化有限公司
出品:北京龙韬娱乐文化有限公司
谁罢无情过人残落下一雪
泪别两行书情节
最后一缕花湮灭终却
君子舞剑朝夕过人万丛夜
素人琵琶半遮面
最后是谁执扇昼白雪
多少泪别情愫难终却
多少眼泪执笔湿了些
而你却目唱了诀别
几处人家炊烟田上野
几段故事拼凑的世别
花开花落那么鲜艳
谁罢无情过人残落下一雪
泪别两行书情节
最后一缕花湮灭终却
君子舞剑朝夕过人万丛夜
素人琵琶半遮面
最后是谁执扇昼白雪
多少酒樽数斗空对月
多少云雨巫山惜阔别
而你 淌过苍茫世界
几处人家炊烟田上野
几段故事拼凑的世别
花开花落那么鲜艳
谁罢无情过人残落下一雪
泪别两行书情节
最后一缕花湮灭终却
待到山花烂漫时更了季节
秋去雁南归乡别
最后是谁执扇昼白雪
谁亦有情深不舍再搁浅
只不过是君子愁独自消遣
宴席终到散时 尘世间
尚有落红来装点
欲遇珠晖谁在欲哭到无言
唯愿见你为我露如花笑靥
谁人相伴是否苦或甜
寄一朵花 思念
谁罢无情过人残落下一雪
泪别两行书情节
最后一缕花湮灭终却
君子舞剑朝夕过人万丛夜
素人琵琶半遮面
最后是谁执扇昼白雪

徐艺洋的《花湮灭》是一首融合 R&B 与国风元素的抒情单曲,收录于她 2021 年 6 月发行的同名 EP 中。这首作品以古典意象为载体,通过细腻的词曲创作和富有层次感的音乐编排,描绘了一段在乱世中凋零的爱情故事,同时也暗含了对生命无常与情感抉择的哲学思考。

一、创作背景:音乐转型与情感叙事的双重突破

  1. R&B 国风的创新性尝试
  • 作为徐艺洋个人首张 R&B 国风 EP 的主打曲,《花湮灭》标志着她从早期女团风格向多元化音乐表达的转型。制作团队由林泽军、JunoDee 等资深音乐人操刀,编曲中融入古筝、琵琶等传统民族乐器,与电子鼓点和合成器音效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 “古今交织” 的独特氛围。这种风格选择既延续了龙韬娱乐对 “新国潮” 音乐的探索,也为徐艺洋清甜嗓音注入了更深的情感张力。
  • 乱世情感的普世化投射
  • 歌曲以 “乱世” 为背景,描绘了恋人在动荡时局中被迫分离的悲剧。这一设定与 2021 年全球疫情背景下人们对 “离别” 的集体感受形成呼应,徐艺洋在采访中提到:“希望通过音乐传递一种‘即使身处困境,爱依然存在’的信念”。词作者通过 “君子舞剑”“素人琵琶” 等意象,将个人情感升华为对时代洪流中个体命运的观照,使歌曲超越了单纯的情歌范畴。
  • 个人经历的艺术化转化
  1. 尽管徐艺洋未明确表示歌曲与自身经历直接相关,但其音乐生涯中的起伏(如 2020 年《创造营 2020》卡位第八未能成团)或许为创作提供了情感底色。歌词中 “泪别两行书情节”“最后一缕花湮灭终却” 等表述,可视为对 “求而不得” 状态的诗意表达,与她在选秀节目中 “虽努力仍留有遗憾” 的心境形成微妙呼应。

二、表达含义:三重意象构建的情感哲学

  1. 自然意象:花开花落的生命隐喻
  • “花湮灭” 作为核心意象,既指自然界中花朵的凋零,也象征爱情的消逝。歌词 “花开花落那么鲜艳” 与 “最后一缕花湮灭终却” 形成对比,暗示美好事物的短暂性。这种对 “无常” 的刻画,与中国古典诗词中 “无可奈何花落去” 的意境一脉相承,同时通过 R&B 节奏的现代诠释,赋予传统意象新的生命力。
  • 人物意象:乱世中的情感困局
    • 君子与素人:“君子舞剑” 与 “素人琵琶” 的对比,暗喻不同社会阶层在乱世中的生存状态。舞剑者代表动荡中的权力阶层,而琵琶女则象征平凡个体,两者的情感纠葛折射出阶级差异对爱情的阻碍。
    • 执扇者与望雪者:“最后是谁执扇昼白雪” 中的 “执扇者” 被解读为爱情中的主动方,而 “望雪者” 则是被动等待的一方。这种二元对立的意象,揭示了情感关系中的权力失衡与无奈。
  • 空间意象:时空错位的宿命感
  1. 歌词中 “几处人家炊烟田上野”“几段故事拼凑的世别” 等表述,构建了一幅广阔而苍凉的社会图景。恋人在不同时空的 “擦肩而过”,与刀郎《花妖》中 “罗盘经错调导致轮回错过” 的叙事手法异曲同工,共同表达了 “命运弄人” 的主题。这种时空错位的设定,使爱情悲剧超越了个体范畴,成为对人类普遍命运的隐喻。

三、艺术呈现:音乐与文学的协同叙事

  1. 词曲融合的意境营造
    • 旋律设计:主歌部分以舒缓的钢琴和弦乐铺垫,模拟 “思念的绵长”;副歌加入鼓点和电子音效,与徐艺洋略带哭腔的演唱结合,营造出 “情感爆发” 的张力。这种 “静 - 动” 对比,强化了从隐忍到宣泄的心理过程。
    • 歌词韵律:林夕式的隐喻与古典诗词的对仗相结合,如 “泪别两行书情节” 对 “最后一缕花湮灭终却”,既保留了粤语歌词的押韵特点,又融入了文言文的凝练之美。“寄一朵花 思念” 的直白收尾,则在诗意中注入现代情感。
  2. 文化符号的现代转译
    • 折扇与残雪:MV 中若隐若现的折扇和飘落的雪花,分别象征 “离别” 与 “孤寂”,这两个符号在传统戏曲中常被用于渲染悲剧氛围。通过镜头语言的现代处理(如慢镜头、冷色调),赋予其新的视觉冲击力。
    • 酒樽与云雨:“多少酒樽数斗空对月”“多少云雨巫山惜阔别” 化用李白 “举杯邀明月” 和宋玉 “巫山云雨” 的典故,将古代文人的浪漫情怀与现代都市人的情感困境相勾连,实现文化记忆的跨时空对话。

四、社会意义:困境中的情感救赎

在 “选秀工业化” 与 “偶像速生速朽” 的时代背景下,《花湮灭》的出现具有特殊意义。它不仅是徐艺洋个人音乐风格的突破,更通过 “乱世爱情” 的叙事,为经历挫折的年轻人提供了情感共鸣的载体。正如她在采访中所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花湮灭’时刻,但重要的是在结束中找到新的开始”。这种 “在废墟中重建” 的态度,使歌曲超越了娱乐属性,成为一首关于成长与韧性的生命诗篇。

结语

《花湮灭》以其古典美学与现代音乐的巧妙融合,构建了一个关于爱情、命运与成长的多维叙事空间。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告别不是遗忘,而是将曾经的美好沉淀为内心的力量。正如歌词所言:“宴席终到散时 尘世间,尚有落红来装点”—— 当繁华落尽,那些凋零的花瓣终将化为滋养生命的春泥,在时光深处孕育新的希望。这种对 “毁灭与重生” 的辩证思考,使歌曲在华语乐坛中独树一帜,成为当代青年情感困境的诗意注脚。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