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火里的中国-张也/周深
发行时间:2021-04-23

灯火里的中国 (舒楠监制 官方正式版) – 张也/周深
词:田地
曲:舒楠
编曲:丁豆豆
发行:百纳娱乐
都市的街巷 已灯影婆娑
社区暖暖流淌的欢乐
远山的村落 火苗闪烁
渐渐明亮小康的思索
归港的船帆 从灯塔掠过
追梦脚步月下交错
广场焰火在节日诉说
星空升腾时代的巍峨
灯火里的中国 青春婀娜
灯火里的中国 胸怀辽阔
灯火漫卷的万里山河
初心换回了百年承诺
灯火里的中国 青春婀娜
灯火里的中国 胸怀辽阔
灯火灿烂的中国梦
灯火荡漾着心中的歌
归港的船帆 从灯塔掠过
追梦脚步月下交错
广场焰火在节日诉说
星空升腾时代的巍峨
灯火里的中国 青春婀娜
灯火里的中国 胸怀辽阔
灯火灿烂的中国梦
灯火荡漾着心中的歌
灯火里的中国 青春婀娜
灯火里的中国 胸怀辽阔
灯火漫卷的万里山河
初心换回了百年承诺
灯火里的中国 青春婀娜
灯火里的中国 胸怀辽阔
灯火灿烂的中国梦
灯火荡漾着心中的歌
灯火荡漾着心中的歌

歌曲《灯火里的中国》由张也与周深联袂演唱,田地作词,舒楠作曲,于 2021 年央视春晚首次亮相并迅速风靡全国。作为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的代表作,这首歌以「灯火」为核心意象,将宏大的家国叙事融入细腻的百姓生活图景,在历史纵深与现实温度中构建起新时代的文化共鸣。以下从创作背景、表达含义及艺术特色三方面展开分析:

一、创作背景:改革开放前沿的时代之声

  1. 灵感溯源:深圳灯火的时空对话
  • 词作家田地的创作灵感源于深圳夜晚的灯火胜景。当他行走在都市街巷,霓虹闪烁的现代都市与革命老区纪念馆中的马灯、火把形成强烈对比 —— 曾经照亮革命道路的星星之火,如今已化作万家璀璨灯火,成为国泰民安的生动注脚。这种「历史 - 现实」的时空交织,成为歌曲「灯火」意象的核心来源。作曲家舒楠则被「灯火里的中国」这一独特视角吸引,他敏锐地意识到,改革开放以来的主旋律歌曲多聚焦「阳光下的中国」,而夜晚的灯火既能展现繁荣,又能传递温情,为新时代的国家叙事提供了新的美学维度。
  • 地域基因:大湾区的文化密码
  • 歌曲扎根粤港澳大湾区的地域特色,歌词中「归港的船帆从灯塔掠过」「追梦的脚步在月下交错」等意象,既指向深圳作为港口城市的地理特征,也暗合大湾区「一国两制」的独特文化语境。编曲中融入的广东音乐元素(如乙反调)与电子音效的结合,隐喻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值得一提的是,歌曲初稿曾带有较强的南方色彩(如「海桥飞架直抵同胞心窝」),后为适应央视春晚的全国性传播,调整为更具普适性的表达(如「追梦的脚步在月下交错」),但仍保留了大湾区的精神内核。
  • 创作团队:跨界协作的艺术突破
  1. 深圳市委宣传部与大鹏新区的支持为创作提供了坚实保障。田地与舒楠的合作打破了传统主旋律歌曲的创作范式:田地以诗人的笔触勾勒意象(如「远山的村落火苗闪烁」),舒楠则用音乐赋予其情感温度 —— 主歌以钢琴与弦乐营造宁静氛围,副歌加入电子鼓点增强时代感,间奏的风铃音效恰似深圳湾的海风拂面。值得关注的是,歌曲的首版小样由空政文工团歌唱家王莉录制,她的美声与通俗唱法融合为后续张也、周深的跨界合作奠定了基础。

二、表达含义:灯火意象下的三重精神图谱

1. 核心意象:「灯火」的多维象征体系

  • 历史维度:灯火是革命先辈「为有牺牲多壮志」的精神传承。从井冈山的火把到深圳的霓虹,灯火的形态虽变,但其「照亮前行道路」的本质未改。歌词「灯火漫卷的万里山河,初心唤回了百年承诺」,将灯火与党的初心使命直接关联,赋予其厚重的历史纵深感。
  • 现实维度:灯火是百姓生活的具象化表达。「社区暖暖流淌的欢乐」「远山的村落火苗闪烁」等场景,既展现都市的繁华,也勾勒乡村的静谧,构建起「城乡共荣」的新时代图景。特别在疫情背景下,灯火更成为「岁月静好」的象征,传递出对国家治理能力的高度认同。
  • 未来维度:灯火是民族复兴的希望之光。副歌「灯火灿烂的中国梦」与《在希望的田野上》旋律片段的巧妙融合,形成跨越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音乐对话,暗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2. 情感内核:从个体叙事到集体共鸣

  • 百姓视角的温情叙事:歌曲摒弃宏大口号,转而聚焦普通人的生活细节。如「孩子们笑声里的花朵」「老人在树下讲着家国」等歌词,通过微观场景折射宏观时代,让听众在「灯火」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这种「以小见大」的创作手法,使主旋律歌曲突破了传统宣教模式,真正走进百姓心里。
  • 时代新人的精神画像:「灯火里的中国青春婀娜」一句,既形容城市的活力,也暗喻新时代青年的担当。周深在演唱时刻意强化的清亮音色,与张也醇厚的民歌唱法形成对比,象征老一辈的坚守与新一代的奋进。歌曲 MV 中,青年在实验室、车间、农田等场景的奋斗画面,进一步诠释了「青春婀娜」的深层内涵。

3. 文化表达:中华文明的现代转译

  • 传统美学的现代表达:歌词「灯火荡漾着心中的歌」化用古典诗词的意境,将「歌以咏志」的传统与现代音乐语言结合。编曲中古筝与电子音效的交织、五声音阶与多调性技法的融合,展现了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
  •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传递:歌曲通过「灯塔辉映的潮汐」等意象,将中国的发展置于全球视野。意大利安东尼亚诺童声合唱团用中文演唱该曲的现象,印证了其「灯火」意象的跨文化感染力 —— 无论是东方的灯笼还是西方的烛火,光明与温暖始终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

三、艺术特色:声画协同的美学创新

  1. 演唱设计:跨界合作的听觉革命
  • 张也的民族唱法与周深的流行唱法形成「刚柔并济」的艺术张力:张也以醇厚的中音区诠释「灯火里的中国胸怀辽阔」的大气,周深则用空灵的高音演绎「青春婀娜」的灵动。两人在副歌部分的和声设计(如「灯火漫卷的万里山河」)采用错位演唱,营造出「时空交错」的听觉效果,恰似历史与现实的对话。值得一提的是,周深在「胸怀辽阔」的高音部分突破了传统男歌手的音域限制,展现了新生代歌唱家的艺术表现力。
  • 编曲创新:科技赋能的声景营造
  • 舒楠的编曲运用「光韵织体」概念,将深圳灯光秀的视觉体验转化为听觉语言:女高音声部以半音阶上行模拟平安金融中心的反光轨迹,男高音的波音装饰音取材于渔民哨声,女低音与男低音则以块状和声构成坚实基底。特别在「桥梁」段落,广东音乐乙反调与十二音序列的并置,既呼应港珠澳大桥的建筑美学,也隐喻大湾区作为文化枢纽的特殊地位。间奏的静默处理(伴随隐约的海浪声)与结尾的渐弱设计,营造出「余音绕梁」的艺术效果,恰似灯火渐次亮起又缓缓熄灭的过程。
  • 舞美协同:沉浸式体验的空间叙事
  1. 2021 年春晚舞台通过全息投影技术,将歌曲与深圳地标(如市民中心、深圳湾)的灯光秀实时联动。当张也与周深唱到「灯火里的中国青春婀娜」时,舞台背景同步呈现无人机编队组成的「中国」字样;副歌部分,观众席的手机闪光灯与舞台灯光交相辉映,形成「万家灯火」的沉浸式场景。这种「人 - 歌 - 景」的互动设计,使观众不再是被动的聆听者,而是成为「灯火」叙事的参与者。

结语

《灯火里的中国》不仅是一首歌曲,更是一部流动的时代史诗。它以「灯火」为纽带,将革命先辈的理想、改革开放的实践与新时代的梦想串联起来,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处唱响了「人民至上」的主旋律。当意大利童声合唱团用中文唱出「灯火灿烂的中国梦」时,当全球华人在云端聚会共赏这首歌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文化输出,更是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的精神觉醒 —— 这种觉醒,既扎根于五千年的历史土壤,又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时代春风,最终化作照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之光。正如歌词所言:「灯火荡漾着心中的歌」,这首歌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所有追求光明与温暖的人们。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