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比歌网(bige.online)及AI工具的专业评分,歌曲《死神(米津玄師)》在平台播放量专业度中表现出色,获得了9.2的分数评价。
在参与评分的1773首歌曲中,歌曲《死神(米津玄師)》凭借此成绩,最终排名第287位,在所有好听的歌曲中表现良好但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歌曲《死神》由米津玄師创作并演唱,收录于 2021 年 6 月 25 日发行的专辑《Pale Blue》中。这首作品以日本传统落语演目《死神》为灵感,通过戏剧化的叙事和充满隐喻的歌词,探讨了人性欲望、规则边界与命运抉择的深层命题。以下从创作背景、表达含义及艺术特色三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创作背景:传统落语的现代解构

  1. 文学原型的精神内核
  • 歌曲灵感源自落语经典剧目《死神》:一个求死不得的男人被死神赋予驱赶床边死神的能力,却因贪心违反约定调换他人寿命,最终自食恶果。米津玄師在保留故事框架的基础上,对角色心理和叙事视角进行了现代重构。例如,原落语中男人的 “贪婪” 被转化为对 “生存意义” 的追问,死神则从单纯的审判者变为命运规则的象征。
  • 音乐与传统艺能的融合
  • 米津玄師通过音乐形式将落语的 “说话艺术” 转化为听觉体验。歌曲采用落语表演常见的 “一人多角” 手法,他在 MV 中同时饰演落语家、死神、观众等角色,甚至模仿落语家敲击 “小拍子”(醒木)的节奏。这种跨界尝试不仅展现了他对传统艺能的敬意,也赋予作品独特的戏剧张力。
  • 个人创作理念的延续
  1. 米津玄師此前作品如《Lemon》《POP SONG》已显露出对 “生死”“孤独” 等议题的关注。《死神》延续了这种哲学思辨,同时通过电子音效与摇滚元素的交织,强化了 “命运无常” 的压迫感,与《Lemon》中 “以柠檬喻苦涩” 的诗意形成鲜明对比。

二、表达含义:欲望困境与存在主义反思

  1. 对规则与自由的辩证思考
  • 歌词中反复出现的 “アジャラカモクレン”(驱赶死神的咒语)象征人类试图掌控命运的工具。男人通过咒语短暂获得财富与权力,却因打破规则(调换床头死神)失去生命,隐喻人类在追求自由时往往忽视规则的边界。米津玄師在采访中提到,这首歌 “探讨了在既定规则下如何寻找真正的自由”。
  • 对生存意义的终极叩问
  • 歌曲开篇 “これじゃ気が済まねぇ”(这样根本无法释怀)直接点出主人公对无意义生存的厌倦。当死神告知他 “阳寿未尽” 时,求死不得的困境反而促使他重新审视生命价值。这种 “向死而生” 的哲学与存在主义大师萨特的观点不谋而合 —— 人通过选择赋予生命意义,而非被动接受命运安排。
  • 对人性贪婪的现代批判
  1. 男人为财富调换寿命的行为,折射出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物质的盲目追逐。歌词 “あんなええもん持ったらこうなるわ”(得到那么好的东西才会落得这般下场)以讽刺口吻揭示了贪婪的后果。这种批判在米津玄師的作品中并非首次出现,如《灰色と青》中对 “成人世界虚伪” 的揭露,体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持续关注。

三、艺术特色:极简叙事与多元符号的交织

  1. 意象系统的构建
    • 火与烛光:象征生命的脆弱与短暂。MV 中男人手中逐渐熄灭的蜡烛与死神身后旺盛的烛光形成对比,暗示寿命的不可逆性。
    • 夜与黎明:“夜明けを待たず”(等不到天亮)暗喻对希望的绝望,而 “面白くなるところだったのに”(明明正要到精彩的地方)则流露出对生命未尽的遗憾。
    • 咒文与语言:“テケレッツのパー”(希望死神快点离开)等无意义音节的使用,消解了语言的确定性,强化了命运的不可知性。
  2. 音乐风格的实验性
  • 歌曲融合电子音效、摇滚鼓点与传统落语节奏,营造出神秘压抑的氛围。主歌部分以极简钢琴旋律为主,副歌突然加入重型吉他 riff,这种反差对应着角色从 “迷茫” 到 “疯狂” 的心理转变。值得注意的是,歌曲中段插入的落语表演片段(“妻子もいるんです”),通过语言风格的突变进一步割裂了叙事的连贯性,增强了荒诞感。
  • 视觉叙事的隐喻性
  1. MV 中米津玄師饰演的落语家在空荡荡的剧场表演,观众席上的自己作为唯一听众,暗示现代人的孤独与自我审视。结尾处死神吹灭蜡烛的动作,既是对落语故事的呼应,也象征着对生命意义的终极解构。

结语

《死神》不仅是对传统落语的现代演绎,更是对人类存在困境的深刻反思。米津玄師通过 “死神” 这一符号,将命运的无常、人性的贪婪与生存的意义编织成一场听觉与视觉的盛宴。正如歌词 “過ちは人の常なあ”(犯错是人之常情)所言,歌曲并未简单批判欲望,而是呼吁在规则与自由、毁灭与重生的张力中寻找属于个体的答案。这种对人性复杂性的包容与对生命本质的追问,使《死神》超越了流行音乐的范畴,成为一首具有哲学深度的现代寓言。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