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比歌网(bige.online)及AI工具的专业评分,歌曲《通途(布瑞吉Bridge/Jony J)》在旋律重复性专业度中表现出色,获得了7.5的分数评价。
在参与评分的1771首歌曲中,歌曲《通途(布瑞吉Bridge/Jony J)》凭借此成绩,最终排名第1185位,在所有好听的歌曲中表现良好但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布瑞吉 Bridge 与 Jony J 合作的《通途》是一首融合地域文化与励志叙事的说唱作品,收录于布瑞吉 2021 年发行的专辑《ON DAT BRIDGE》中。歌曲以 “桥梁” 为核心意象,通过方言说唱与城市符号的交织,解构了从地下到主流的奋斗历程,传递出对梦想的执着与对地域文化的坚守。以下从创作背景、音乐解构、文化隐喻三个维度展开分析:
-
专辑主题的延伸
-
《ON DAT BRIDGE》以 “桥梁” 为概念,布瑞吉希望通过音乐连接不同文化圈层。《通途》作为专辑第四首曲目,延续了这一理念 —— 他邀请南京说唱代表 Jony J 合作,用重庆方言与南京叙事的碰撞,构建起地域文化对话的桥梁。这种合作不仅是音乐风格的融合,更象征着中国说唱从地域割据走向多元共生的趋势。
-
个人经历的投射
-
布瑞吉在采访中多次提及早年在重庆地下说唱圈的挣扎:“小房间做的音乐,总有一天响彻世界”。歌词 “依靠吃泡面过夜”“窗外面又是冬天” 直接还原了他成名前的生存状态。而 Jony J 的加入则带来了南京视角的共鸣,他在《My City 南京》中对城市记忆的书写,与布瑞吉对 “雾都” 的深情形成互文。两人通过音乐完成了对 “地下 - 商业”“方言 - 主流” 双重跨越的集体叙事。
-
制作理念的突破
-
制作人 K ELEVEN 在编曲中巧妙融入川渝锣鼓与南京街头采样,如副歌部分的摩托车引擎声与市井喧嚣,营造出强烈的画面感。布瑞吉为了与 Jony J 磨合,甚至专程前往南京创作,这种 “物理连接” 强化了歌曲的地域真实性。
-
歌词的双关与隐喻
- 地域符号:“勒是雾都”“嘞些板眼儿” 等方言词汇,与《老大》《杨家坪》共同构建起重庆街头文化的音乐图谱;Jony J 的 “玄武湖”“紫金山” 则勾勒出南京的城市轮廓。
- 生存哲学:“做丘二还是老板儿”“勒一路上坡坡坎坎儿” 以重庆人特有的江湖气,将奋斗历程简化为市井对话;“我把天堑变成通途” 则用李白式的浪漫主义,将现实困境升华为诗意表达。
- 身份宣言:“用听不懂的方言,来霸占整个行业” 既是对主流音乐市场的挑战,也是对地域文化自信的彰显。
-
Flow 的戏剧性对比
-
主歌以钢琴与贝斯打底,营造出深夜创作的私密感;副歌突然加入失真吉他与密集鼓点,模拟 “从地下冲向主流” 的爆发力。歌曲结尾处的防空洞风声采样(布瑞吉《防空洞》的延续)与南京地铁报站声交织,象征双城文化在音乐中的交融。
-
地域文化的符号重构
-
布瑞吉将火锅、麻将等传统符号与潮牌、纹身并置,创造出 “土味国际化” 的视觉形象。这种文化拼贴在《通途》中体现为歌词 “穿得像个调色盘” 与编曲中川剧锣鼓的混搭,既保留地域特色,又符合 Z 世代的审美趣味。Jony J 则通过 “鸭血粉丝汤”“盐水鸭” 等意象,将南京饮食文化转化为可传播的音乐符号。
-
社会批判的轻量化表达
-
区别于法老《亲密爱人 2017》的尖锐批判,《通途》采用 “以笑代骂” 的策略:“老板画饼,同事内卷,我在摸鱼” 用自嘲解构职场困境;“爱情像火锅,越煮越淡” 以生活比喻消解情感焦虑。这种轻量化的批判更易引发大众共鸣,使严肃主题在娱乐化表达中实现破圈。
-
身份认同的当代性
-
“记住今后的夜里没有回忆的人是他” 可视为对数字时代身份迷失的隐喻。在社交媒体主导的当下,个体记忆被数据洪流稀释,布瑞吉与 Jony J 通过音乐重建地域与自我的连接,用方言与城市符号对抗同质化。这种 “根脉意识” 与布瑞吉 2025 年新专辑《一脉相承 Hood&Family》的主题形成精神呼应。
-
音乐传播的地域赋能
-
《通途》通过 “方言 + 说唱” 的形式,将重庆与南京的地域文化转化为可传播的音乐符号。歌曲中 “勒是雾都” 的口号与《中国新说唱》等综艺形成互文,成为城市文化输出的重要载体。这种 “地方叙事全球化” 的路径,为其他地域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
社会情绪的纾解通道
-
在 “内卷”“躺平” 成为社会热词的背景下,《通途》以幽默戏谑的方式为听众提供了情绪出口。“哦嚯哦嚯,生活像坐过山车” 的歌词,将个体困境升华为集体共鸣,使音乐成为缓解焦虑的精神安慰剂。
-
说唱美学的革新实验
-
歌曲打破传统说唱 “主歌 - 副歌” 的结构,采用 “方言感叹词 + 碎片化叙事” 的形式,开创了 “无厘头说唱” 的新范式。这种实验性探索,为中文说唱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通途》是布瑞吉与 Jony J 对地域文化的一次集体致敬,也是方言说唱在当代的一次突破性尝试。歌曲以 “桥梁” 为钥,打开了地域文化与主流市场之间的大门,用幽默消解严肃,以荒诞对抗焦虑。正如布瑞吉在访谈中所说:“音乐是不用翻译的真理”,《通途》通过方言、节奏与态度的完美融合,让世界听到了中国街头的声音,更让每一个在生活中遭遇 “天堑” 的人,找到了跨越困境的力量。